
什么样的水适合泡茶?
纯净水: 矿物质含量较低,一般称为软水,容易将茶的本质表现出来,是适宜泡茶的用水。
矿泉水: 矿泉水中含有微量矿物质成分,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汤色佳、香气足、清爽甘甜。
自来水: 自来水中含有消毒药剂,如“氯”,饮用前可使用活性碳将其滤掉。但消毒剂会干扰茶汤的味道与品质。
空气含量高的水 :水中空气含量高的水,有利茶香挥发,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强。一般说“活水”益于泡茶,主要是因活水的空气含量高。又说水不可煮老,也因为煮久了,空气含量会降低。
杂质和细菌含量低的水:这两项愈少愈好,一般高密度滤水设备都可以将之隔离,含菌部分还可以利用高温的方式将之消灭。
泡茶时的茶水比例
茶叶用量应根据不同的茶具、不同的茶叶等级而有所区别,一般而言,水多茶少,滋味淡薄;茶多水少,茶汤苦涩不爽。因此,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;较粗的茶叶,用量可少些,即所谓“细茶粗吃”“精茶细吃”。
普通的红、绿茶类(包括花茶),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冲泡50~60毫升水。如果是200毫升的杯(壶),那么,放上3克左右的茶,冲水至七八成满,就成了一杯浓淡适宜的茶汤。若饮用云南普洱茶,则需放茶叶5~8克 。
乌龙茶因习惯浓饮,注重品味和闻香,故要汤少味浓,用茶量以茶叶与茶壶比例来确定,投茶量大致是茶壶容积的1/3至1/2。广东潮、汕地区,投茶量达到茶壶容积的1/2至2/3 。
茶、水的用量还与饮茶者的年龄、性别有关,大致说,中老年人比年轻人饮茶要浓,男性比女性饮茶要浓。如果饮茶者是老茶客或是体力劳动者,一般可以适量加大茶量;如果饮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脑力劳动者,可以适量少放一些茶叶。
一般来说,茶不可泡得太浓,因为浓茶有损胃气,对脾胃虚寒者更甚,茶叶中含有鞣酸,太浓太多,可收缩消化黏膜,妨碍胃吸收,引起便秘和牙黄,同时,太浓的茶汤和太淡的茶汤不易体会出茶香嫩的味道。古人谓饮茶“宁淡勿浓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泡茶水温与茶汤品质的关系
从口感上,茶性表现的差异
如绿茶用太高温的水冲泡,茶汤应有的鲜活感觉会降低;铁观音、水仙如用太低温的水冲泡,香气不扬,应有的阳刚风格表现不出来。
可溶物释出率与释出速度的差异
水温高,释出率与速度都会增高,反之则减少。这个因素影响了茶汤浓度的控制,也就是等量的茶、水比例,水温高,达到所需浓度的时间短;水温低,所需时间长。
苦涩味强弱的控制
水温高,苦涩味会加强;水温低,苦涩味会减弱。所以苦涩味太强的茶,可降低水温改善之。苦涩味太强的茶,除水温外,浸泡的时间也要缩短;为达所需的浓度,前者就必须增加茶量,或延长时间,后者就必须增加茶量。